腳抽筋了,怎麼辦?

大多數人都曾有半夜睡得香甜,突然抽筋而痛醒,大多是從腳底板開始,一路延

伸到大腿,造成抽筋的腳無法動彈,肌肉僵硬,疼痛難耐,往往無法立刻舒緩,

至少需持續1-2分鐘後,緊繃的肌肉、扭曲的指關節才會漸漸鬆開,如疼痛過度

也會造成心臟無力、先漲紅臉後臉色漸漸發白,有時還會冒冷汗,在抽筋緩解後,

臉色就能漸漸正常。但是抽筋的那塊肌肉在抽筋緩解後,仍會隱隱作痛,若常抽

筋,又處理不當,不僅造成肌肉的損傷,也會影響腿部的活動力。
 

西醫的觀點        (參考中西醫觀點文獻)

俗稱的抽筋就是肌肉痙攣,是肌肉產生不自主的強直收縮所致,造成的原因在醫

學區分為:疲勞、大量流汗、寒冷的刺激、突然的溫度改變、缺鈣、心情緊張、

體質虛弱、肝血不足、寒凝筋脈、氣滯血瘀、肌肉勞損等原因。

西醫的治療

藥物方面,使用肌肉鬆弛劑,quinidine sulfate等,注意鈣質的補充。晚上睡

覺時易抽筋者,在睡覺前在易抽筋的部位作伸展運動。睡覺時避免讓足板過度下

垂。小腿正抽筋時,可把痙攣的小腿肌肉拉直、揉搓,並且把往下抽筋的腳板往

上扳。並在抽筋過後注意小腿肌肉的保暖。

中醫的觀點

中醫認為抽筋的病機在於「血不榮筋」,即血液不能充分榮養筋肉,使肌肉、

脈、筋骨間的營養,及代謝發生障礙之意。造成血不榮筋的原因可分為四種︰

1.肝血不足2.寒凝筋脈 3.氣滯血瘀 4.肌肉勞損。

中醫的治療

抽筋在中醫的治療上是以「養血柔肝」為主,而最常被用到的方就是《傷寒論》

中的「芍藥甘草湯」,臨床上只要依不同證型,搭配不同輔助藥,不論哪一型

或哪個部位抽筋,都十分快速有效,而且幾乎不再復發。

經絡的觀點

容易抽筋的體質,多是腰、薦骨、軀幹有障礙,導致站立、坐或行走時,身體因

姿勢不正常使得腿、腳的壓力加重,造成運動的失序,因而只要受刺激或壓迫,

就容易發生抽筋。抽筋的原因皆脫不了和神經、腰、骨盆腔、軀幹有直接或間接

的關係。抽筋是神經受到刺激或壓迫時,神經與神經間無法調適,瞬間失序,導

致大、小神經束、末梢神經緊張而緊縮在一塊。其原因又分為短暫性(如游泳)

和長期性(如半夜睡姿壓迫到腿部的神經)、及老化使神經老化、衰退、缺乏彈

性,生活又缺乏活動。

太極經絡的處理方式

腿足的神經從腰椎、薦椎而來,所以要徹底改善抽筋問題,除了腿足的壓力,濁

氣要排放,使腿足肌肉放鬆有彈性外,更要正本清源,將腰部肌肉、神經放鬆,

以達到下肢神經的活絡。藉由太極無痛足穴按摩手技+搭配含山藥和銀杏ㄉ乳霜

來放鬆全身的關節及韌帶,幫助腰部緊繃、彈性不夠問題的改善,再配合做經絡

排毒DIY操的動作來減輕腰椎壓力,放鬆骨盆腔,並活絡中樞神經系統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ggie131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